1、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2、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看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
3、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4、生态平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生态系统状态,它描述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以维持系统的稳定。生态平衡的实现依赖于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种群数量、环境条件等多个因素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5、马里温岛的猫灾马里温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随船来的几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岛上的霸主,探险队运进了5只猫捕鼠,可是海鸟的味道比老鼠好,猫不抓老鼠却吃鸟,结果猫繁殖到2500只,鸟遭殃了,一年被吃60万只。
1、中国的主要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2、在我国在我国各种基本地形类型都有分布,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在五种地形类型中,平原面积占12%,山地面积占33%,高原面积占百分之26,盆地占19%,丘陵占10%。山区包括山地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盆地,也就是说我国的山区面积占到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山区面积广大。
3、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解放时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第三产业相对较弱。随着时间的推移,贵州的产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逐步趋于合理化。解放初期,贵州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产业的发展相对较快,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煤矿、电力、烟草、商业即为贵州四大支柱产业(所谓的能源产业即煤矿和电力) 问题四:贵州省产业发展简况 贵州省生产总值为45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
第一张是白酒。贵州是酱香型白酒的主产区,“国酒茅台”享誉中外。我们将充分发挥“国酒茅台”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到2015年,全省白酒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实现贵州白酒产业跨越式发展。
贵州省的支柱产业是电力工业,和旅游业。贵州省的电力工业,恰逢西部大开发的契机,“西电东送”使贵州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力强劲拉动经济增长 ,“黔电送粤”协议签订后,贵州当即开工建设“四水四火”共538万千瓦的电源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
同时,地方政府也对白酒产业进行了大力扶持,力图推动茅台酒的新发展,使白酒产业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因此,在不同的发展节点上选择什么样的发展举措,贵州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近些年来,各地在产业发展上思路明确,既有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在各产业发展上也有一些具体的发展理念和思路。
成绩分析: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试题分析:对每道试题进行分析,包括考查知识点、难度、区分度等。同时,对试题的题型和分值分布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试卷的质量。
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26,27,28,29,30题,读图题占了36分,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28,29题。
第20题:此题为试卷中难度最大的一道题,按课标要求“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该题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学生不能分析判断图中A、B、C、D四种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另外将“气候分布图”与“气温降水图”组合运用,也加深了难度。如果在图中标出气候类型的名称,那么难度就会降低。
1、故答案为: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2、第三,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种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众多,这有利于有机食品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四,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脚步的临近,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会受到绿色非贸易壁垒的限制,有机食品的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可以开拓国际市场。
3、东耕西牧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界线大致和400mm等降水量线相吻合)南稻北麦 冬小麦与春小麦:中国东北地区以春小麦为主,华北地区及南方以冬小麦为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1 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差异显著 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建议初中生在上课的时候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把最基本的地理上的知识都搞清楚,同样在复习的时候还要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综合运用 把自然地理的规律梳理清楚之后,再来结合地图学习和理解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就会变得舒服很多。
八年级地理知识下册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深入探索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地理课程,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大地的多元风貌:自然环境的纬度与地势/中国的气温和降水受纬度影响显著,自南向北,气温降低,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地势阶梯状分布,展示了独特的地理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