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1)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3)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4)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2、要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
3、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产业格局 城乡发展一体化,首先要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升农业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支撑能力,促进城乡各个产业互动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4、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改革农村承包地制度、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等。 意见提出,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5、一是着眼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二是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
1、我们抓住高山移民征迁机遇,于08年中旬高起点、高标准启动了高山移民小区这一农村新社区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将一步到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同步上马,硬化区间道路,安装路灯,新村投入的资金将已达700多万元(不含农户建房费用)。
2、十年前,四都乡作为松阳县整乡搬迁的下山脱贫乡镇,不少农户下山搬迁到县城周边生活,村里的房子、田地、山林被大量闲置,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十年后,四都乡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一些贤才能人返乡创业,乡村重新焕发新活力。
总的来说,中部农村的信息化探索,是顺应全球信息化趋势,抓住机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推动中部农村进步的强大引擎。
数字乡村建设并不是生搬硬套方式,反而是构建在地方特色上发展下去的系统化的工程项目,在我国农村地域有丰富的人文基本,仅有融合本地人文特点,融入农户生产制造生活习惯,才可以完成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我国国情、民情、农情,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信息接受能力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套政府牵头、社会力量参与,能够让农民群众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普遍受益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思路。 关键词 农村 信息化 研究伴随全球信息化浪潮,我国农村信息化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
1、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并投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用于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农业开发,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交通、水利等与民生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用直接补贴资金的办法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种养植业和绿色环保生态农业,以及帮困扶贫,构建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
2、从2008年起,国家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强的基本建设项目,根据不同情况,逐步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加强农业投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农业投入立法。 (二)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3、对此,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2012年开展新一轮的“三万”活动以来,把农村垃圾治理作为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现以区财政局包驻肖港镇的13个村为样本,提出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现状 (一)生产生活垃圾产量较大。
4、在巩家泉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提升成为关键抓手。总计投入10万元,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新增了3公里的U型灌溉渠道,有效提升了农业灌溉效率。另外,22万元的资金用于安装700米的地埋灌溉水泥管道,使得农田灌溉更为便捷。
5、法律分析: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